教學典範

洪翊軒老師(工教學系)

發佈單位: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
發佈時間: 2017-09-18 10:46:17

獲獎教師介紹

服務單位:工業教育學系

專長領域:新能源系統設計/控制、先進車輛設計/控制、
即時系統動態分析與建模、控制理論與應用

師範體系有緣 藉由教育擴散影響力

翊軒老師分享自己其實與師範體系一直很有緣份,從小自師大附設幼稚園畢業、進入國北師實小、師大附中,一路都有”老師”的陪伴。畢業後在工業技術研究院服務,於機械所智慧車輛組做有關於節能車輛的開發,如:電動車、油電混合車、燃料電池車等,做了幾年後,突然看到師大有這方面研究人員的需求,在誠徵「新能源車輛教師」,受其「誠」之感召,便前來應徵,至此,成為臺師大的一員。而真正的契機是翊軒老師覺得在業界,只能將技術繼轉給廠商,而工業教育系主要是培育高職端的老師,因此如果擴散到校園,那樣的影響力將更為龐大!加上之前在工研院時有得過「新人指導獎」,對於教授、傳授經驗知識也很有興趣,而且在工研院工作時,與臺灣的車輛研究法人單位都非常熟,希望能將資源帶入學校等,種種原因讓老師加入了師大。

師大目前正嘗試從教學型大學轉為綜合型大學,根據師培處統計,全師大只有四分之一的畢業生可以成為正式教師,「那其他四分之三呢?」老師反問。尤其工程領域必須與臺、清、交、成的學生競爭,因此培養學生創新思考和研究的能力就非常重要,於是翊軒老師將工研院如何開發節能車輛的概念投入到教學之中,希望學生能再把這個技術擴散下去。

陪伴學生發想至產出 比賽連奪三冠

提到特別的教學經歷,翊軒老師說以前外人比較不知道師大有在做「車輛工程或研發」,當時剛好有同學對於參加外面的比賽很有興趣,老師便帶領同學一同參與。透過聚餐討論的方式,在研究室一起發想,學生提出素材、透過聯想法獲得新點子,如學生最近看到一種東西稱為「壓電材料」,便思考此種材料可以用在何種地方、對於不同的車輛能產生何種效益,最後以此從材料製作了「壓電輪」,當此輪胎受壓於地面,跑出的電荷經過一連串機制回到電瓶,能增加電動車的續航力,此概念亦受評審青睞。這樣的模式,讓老師與同學的團隊連續三年都從一百多隊參賽者中脫穎而出,於華人地區最大的汽車設計比賽──裕隆日產汽車創新風雲賞拔得頭籌,也讓外人對於師大在汽車研發上的競爭力有新的認知。

而車輛測試研究中心所辦理大專、大學的省油車或電動車的大賽,老師則帶領九到十名成員,從焊車架、車身、方向盤帶領同學著手製作,比賽前一天,翊軒老師開著小發財車,載著團隊和賽車到鹿港天后宮的香客大樓入住,隔天即至彰濱工業區比賽。至今已帶領三屆同學參賽,老師笑著說感覺很特別,很像帶著自己孕育的寶寶參加爬行比賽。

教學是一面鏡子 正向反饋、自我成長與社會責任

對翊軒老師而言,教學猶如一面鏡子,就像在鏡子前面整理自己的儀容,藉由同學的反饋,修正自己的教學技巧、研究方向。而對老師而言「教學」和「研究」是密不可分的,舉例來說,在教工程數學過程中突然發現某些部分推導不出來、哪裡講的比較不順、或是學生提出的問題,這些都可能是在研究上面的弱點,或是理論上需要補強的部分。因此教學於私,是一個自我成長的歷練與機會;於公,目前教育部與科技部都在推「USR」,即「大學社會責任」,其主要為連結大學的老師與學生,與社群和地方做連結、貢獻,就翊軒老師而言,則是節能車輛產業的經驗傳承以及產業的技術擴散,老師所知道的知識、經驗藉由教學傳承給學生,擴散至產業界與學界。

創新 創課 走出不一樣的路

現在正在翻轉課程的浪頭上,翊軒老師也參與其中,拍攝了多部影片,但要對著攝影鏡頭,而非學生進行教學,要如何清楚表達想傳達的概念、做出比較誇張的表情吸引同學等,是需要經過自我培訓和調適的。

翊軒老師目前也在研發處服務,幫忙老師專長與產業界需求做聯結、媒合,因為產學合作案,同學未來就變成此產業的人才,達到無縫接軌;同時老師也在規劃創業學程,這部分也有與業師合作,如找新創公司的人輔導師大學生製作新創產品、未來成立新創公司等,老師認為這些都是讓他覺得很興奮的事情,因為大家都認為工教系的學生出來都當老師,而臺師大的師生要逐漸打破這樣的迷思。現在全國都在瘋產業連結、創業,特別是科大設了很多創業課程,而師大,老師認為應該要走出不一樣的風格,畢竟師大的重點就是教育、運休或人文藝術,比較偏向社會科學的部分,因此師大的創課工廠可能可以是一個媒體室、剪輯室、攝影棚、教育軟體等等。希望把這種創業創新的概念,透過文創或是學校的重點發展推動創業教育,例如:運休的老師有和NIKE合作一些產品、本系老師開發的教育類APP或是教育學院老師開發的施測系統,這些都很容易變成創業的獨角獸,而這些與科大的產品是截然不同的,它有它的藍海在。

教學理念

「希望培養創意、創新思維人才」這樣的教學理念,讓我一直走到現在,學生們的背景大不相同,但潛力都很高,因此除了實作課程培養動手做的能力外,我亦希望學生們能有創新思維,「這樣才會一加一大於二。」而一旦把創新的理念或是節能車輛的概念灌注給學生,老師很欣慰的發現他們的表現其實是很令人驚豔的。

得獎感言

院上與系上的老師都非常敬業、非常認真在教學,會獲得這個獎,某種程度是因為正好在翻轉教學的浪頭,以及學生很努力與老師一起得到外界比賽的獎項,否則在院上與系上並非特別突出,也非常感謝剛進來時,系上的很多老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,像是系上的洪榮昭老師,本身是師大科學教育的領頭羊,我參與很多榮昭老師所辦的比賽,擔任裁判或裁判長,而他們會再把這些創新的概念推廣給同學,同時,也很感謝院長,看見我的亮點並希望能推展出去,故而幸運得此獎項。

回上一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