課堂間的風景─【開放觀課週】蔓延教學熱忱

課堂間的風景─【開放觀課週】蔓延教學熱忱

發佈單位: 教學發展中心教師專業發展組

文/陳均旻 (教學發展中心行政專員)

「大學的存在,就是為結合老成少壯以從事創造性的學習,而謀求知識與生命熱情的融合。」

─ 英國教育理論家懷德海

教育是生活的訓練,研究是知識的冒險,而大學應該成為跨越年齡層共同探究的故鄉;巍峨的殿堂所傳授的是富於想像的知識!想像力與學問的激盪,通常需要某種不受約束的空間、多樣化的經驗與不同觀點的刺激,而大學,便勝任其職;將想像與專業融為一體,隨著時代的更迭重塑知識求得的型態。
瞬息萬變的教育趨勢下,懷德海的思考卻是清澈與肯定的,「宇宙事物都是息息相關的,牽一髮而動全身;學習亦如是」,不同領域/科目不再是獨立的教學個體,而需一定程度的了解後,發覺其關聯性,方能融會貫通達到更深廣的知識層面;因而學科間亦能產生某種程度上的連結。

大學是由一群互相鼓勵、明確目標而自由意識的學者所組成;除了學科研究的鑽研,教學是更貼近生活的知識傳承。為了延續共學共享的氛圍,並建立緊密的社群連繫,教學發展中心自106學年度起規劃推動「開放觀課週」計畫,盼各領域教師能藉同儕觀課計畫有更多的交流互惠,強化教學精進。首波活動訂於校慶當週(6/1-6/8)辦理,鼓勵教師們於活動當週內擇取1-2門課程時段,提供開放觀課機會,也能至其他師長的課堂參與觀課;教學發展中心將彙整後以課程表形式公告於網頁上,提供參考與報名,期望跳出領域框架,教師能透過參與不同課堂的觀課,建構新的連結與交流。

這樣的規畫,無非是希望模糊學科間的藩籬,專助在教與學的主體上,在教學法之間共同探討更多的可能。首次的嘗試中,我們很榮幸邀請共同教育委員會與通識中心共同努力,開放了約217門課程,並承蒙師長們的協助,透過院系所的推動,緩慢但持續的完成這樣的嘗試。「同儕觀課與回饋」並不是為了評價教學,而是為了精進課堂學習成果,追求內在價值和平等對話,完整專業的學習與回顧。

透過不斷的調整及修正,我們希望「同儕觀課」的氛圍,如同小小的種子,在不同層面與領域間慢慢綻放。在未來,於體驗式學習、EMI教學、PBL教室、總整課程…等不同時興課題間,設計「主題式觀課」活動,針對教師的教與學打造更符合需求的幫助。 (全校觀課活動網頁連結)
「優質教學」能力隨著社會文化結構的改變,而重新定義。在團隊合作的努力下,這條路必能走得更加綿長。互信互惠的基礎,讓我們共同建立目標,營造專業成長的進程。透過不同的視角,反思與建構,將「教學視野」擴大,進而提升能量,持續且深入的為不斷改變的浪潮做好準備!

回上一頁